「以爱之名,互相伤害?」 - 欠缺安全距离,伤人又伤己

何谓爱?有人说爱以五种爱之语(服务、语言、礼物、优质时光和身体接触)呈现;有人说爱是恒久忍耐;有人说爱是无条件地犠牲和付出;有人说但求其爱,不求伤害……

笔者是一位辅导员,在云云个案中,着实不乏爱过了界的人。

子女闯了祸,有些时候还未及了解个中因由,父母已急不及待协助处理、善后。即使旁人提醒要谨慎、要放手、要放慢,总听不进耳,因为实在太爱他/她们了!

曾有位将届七十的妈妈,为了替儿子偿还赌债,不惜以个人名义对外举债,自己则昼夜做三份清洁散工,身体五劳七伤……

她忙着爱儿子,却忘了爱自己。

儿子曾多番欠下巨债,亲友都劝喻她要放手,让儿子学习承担后果。她固然明白个中道理,但每当儿子跪着、痛哭、誓言这次会痛改前非,表示他很珍惜家人的不离不弃,只是不想令家人担心才一直隐瞒,又生怕被公司发现而遭开除,或说不想家中老幼受牵连等等,这位妈妈总是不由自主地协助儿子处理债务。她深信自己为儿子付出了这么多,且让他经济上轻松一点,他一定会改变作为回报。她甚至提出各式各样的监管措施,希望儿子从此在她掌控之下,可惜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。

谈起改变,你记得最近一次改变陋习的经验吗?医生提出三高警告,才多做运动和注意饮食;腰背痛了,才改善坐姿;半夜睡不着,才戒掉咖啡……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感受到危机不断逼近,才会反思、有动机和动力作出改变。所以,当父母把子女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身上时,又怎能期望子女会改变呢?

子女习惯倚赖,父母习惯被倚赖。说到底,双方都需要改变。有想过,「不放手」背后是否蕴含着一些信念或因由吗?例如认为保护子女是父母的天职?你不相信子女也许能应付得来?是担心家丑不出外传?是感到害怕或在顾虑什么?还是你很需要「被需要」?赌博人士的家人若想寻求突破和出路,不妨先从自己的内里寻找答案。

有另一位年过六十、曾受赌博问题困扰的个案,多年来不断活在赌与债的循环中,他表示家人曾「一哭、二闹、三上吊」,皆未能令他远离赌博。直至两年前,妻子与他离婚、子女赶他出家门,当无处容身之际,他终于痛定思痛,鼓起勇气求助。

六十多年来,他首次独居、首次做家务、首次靠劳力维生、首次认真面对过去的自己、首次正视和解决问题。花了两年时间,他成功戒除赌瘾,建立良好理财习惯,专注正职和兼职工作,终于还清了债务,户口更出现人生中第一次的储蓄…… 现时忆起被家人赶出门的画面,他已由当天的愤怒、失望,转化为歉疚、牵挂和感激,他甚至说「若家人早些对我狠下心肠,迫使我早点清醒就好了!」

过了整整两年,辅导员与他逐步作好准备,他渐渐建立信心尝试主动联络亲人,哪怕妻儿不再原谅,仍希望获得道歉和坦诚剖白的机会。几经波折,他们终于相约见面。子女抱着这判若两人的爸爸,泣不成声。原来他们一直很想找到爸爸,唯没有任何联络方法才找不着。万万想不到,这样反而促成了爸爸的大蜕变。

人的成长和改变,没有年纪之分。只要有足够的动机和动力,辅以合适的方法和行动计划,再大的困难都充满无限可能。你愿意给子女一个学习承担的空间吗?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