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媽媽其實不老,兒子二十七,自己才五十多,老伴的生意不俗,加上二十開外的活潑女兒,本是一幅待享兒孫樂的圖畫。可是三年前,兒子開始沉迷賭博,為了「應付」兒子的賭債,兩老賠上了二、三十萬的老本。兒子一面說改過,一面仍舊賭博。債主不用臨門,煩人的電話追債已把老媽媽嚇破膽。老爸爸決定搬家,與兒子斷絕往來。被追債的驚恐與放棄兒子的內疚,把老媽媽迫得病了,老爸爸只好把老伴送進精神病院。
「醫生說是抑鬱症,那時每天淚如雨下,心裡又是傷心又是擔心。既擔心把錢用盡,又怕老伴放棄兒子,女兒也抱怨哥哥。總之各式各樣的慘劇在我腦海中不停上演。」還是醫院的心理同袍有辦法,引導老媽媽接觸自己的恐懼,然後明白這些恐懼未必不能克服。
「多得臨床心理學家問我,最差會發生什麼事?我想了又想,發覺就算最糟一家人失去所有,住在板間房,我還是可以撐下去!」
不再受制於恐懼的情緒,人才能作出理智的決定,先安定自己才能幫助別人。老媽媽決定跟隨老伴搬家,狠下心腸,讓兒子再不能依賴家人解決問題。
家人選擇不再代替賭徒還債,要克服一連串的憂慮,也要瞭解代價。「被人追債怎麼辦?兒子怎能失去工作?兒子會怪責我嗎?」「我不替丈夫還錢,我豈不失去婚姻,失去一切?」
老媽媽經過多年努力,算是克服了憂慮,能夠抽身而去。兒子也沒有出現新的賭債,算是過了新生活。其實老媽媽心裡最不忍的是要做一個放棄兒子的媽媽。「多年來雖然與兒子保持來往,但我仍不敢把新住址給兒子,我好狠心呀!」老媽媽帶著內疚地說着。
「讓兒子不再依賴家人,需要你這份極深的愛呀!」我道。老媽媽哭了。「這是我多年來的心願呀!」一星期後,老媽媽兒子的來電,我想老媽媽的心願,還是有機會實現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