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病態賭徒」,一個叫人嗤之以鼻的稱號。「病態賭徒」的特徵,大家都會如此形容:貪威識食、急功近利、虛榮心重、追求成功、以小博大。可是,在心理學的研究上,找不到「賭性」的遺傳因素。那麼「病態賭徒」是怎樣煉成的?
一日晚上,發叔低頭帶著煩惱來到輔導中心,與我分享他刻骨銘心的經歷。
當你被人欺壓,怨氣難消之際,你曾否有以下反應?「不要讓我中六合彩,否則… …」、「如果我中了場三T,我就… …」表達過後,如有什麼戾氣,也會隨著憧憬一掃而空。究竟賭博背後有什麼情緒魔力,能讓你有一百八十度之改變呢?
30歲的王先生留學後,返港任職售貨員,月入$15,000,欠債$54萬,但最低還款額已逾其收入,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開支,遂致電本中心求助。
阿娟因焦慮及情緒低落,經社工轉介至本中心接受輔導。有賭博問題的並不是她,而是與她結婚三載的丈夫。丈夫先後三次的「爆煲」債務越滾越大,叫阿娟透不過氣來,更令阿娟感到無助的是對丈夫的債務仍蒙在鼓裡。
當家人遇到賭博問題時,作為家庭的一份子,長者心裡難免感到不安、擔心,甚至憤怒。腦裡滿載疑問,究竟家人為何產生賭博問題呢?自己又如何協助他/她?
老媽媽其實不老,兒子二十七,自己才五十多,老伴的生意不俗,加上二十開外的活潑女兒,本是一幅待享兒孫樂的圖畫。可是三年前,兒子開始沉迷賭博,為了「應付」兒子的賭債,兩老賠上了二、三十萬的老本。兒子一面說改過,一面仍舊賭博。債主不用臨門,煩人的電話追債已把老媽媽嚇破膽。老爸爸決定搬家,與兒子斷絕往來。被追債的驚恐與放棄兒子的內疚,把老媽媽迫得病了,老爸爸只好把老伴送進精神病院。
家庭是一個微妙的組織,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意結更是難捨難離。
面對三十萬的債務,全哥沒有皺過眉頭,他似乎自信得過份。臨床的經驗中,很多賭徒均樂觀積極,我想他們假如沒有賭,把積極性放在其他方面,或多或少,會有一定的成就。